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正逢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重大部署以及《商標法》第三次修訂實施之際,由中華商標協會主辦的 “2014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以下簡稱“商標節”)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辦。本屆商標節以“助推民族品牌建設,促進商標國際交流”為主題進行全面交流,旨在探討如何推進新《商標法》的實施;消費者由價格敏感型向品牌敏感型轉變時期,企業如何從拼價格轉向拼技術、拼服務、拼品牌;以及職能部門如何服務品牌經濟發展等。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中華商標協會會長劉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品牌與外觀設計部門馬德里注冊局資深顧問陶俊英,以及國家相關部委領導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商標主管部門官員、國內外著名知識產權專家學者、企業家等相關人士近千人親臨了本屆商標節。
積極貫徹落實新《商標法》
記者了解到,“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創辦于2005年,已先后在深圳、長沙、青島、成都和大連成功舉辦了五屆,今年是第六屆。幾年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已發展成為集商標戰略經驗交流、理論研討、信息發布、保護咨詢、以及中外品牌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大型商標品牌盛會,受到國內外商標界的廣泛關注。此次“商標節”是《商標法》第三次修訂后實施的第一個商標節,因此有關《商標法》的落實條款受到了企業、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據悉,《商標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知識產權專門法律,我國先后對《商標法》進行了三次修改。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在2014中國商標年會上所做的主旨演講中說,2013年,在和國際條約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組織、借鑒吸收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成熟作法,圍繞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商標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一是調整商標注冊審查制度,為申請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商標注冊服務;二是規制商標注冊、使用和商標代理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三是厘清馳名商標保護制度,引導馳名商標回歸其立法本意;四是加大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力度,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為配合新《商標法》的施行,還對《商標法實施條例》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此外,國家工商總局及時修訂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商標評審規則》等行政規章。通過此次修改,我國的商標法律制度更完善、內容更完備、體系更健全。
中華商標協會會長劉凡在會上表示,《商標法》的貫徹和落實將對服務企業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搭建政府與企業間溝通的橋梁、促進品牌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百姓品牌消費意識有著重要作用;積極貫徹落實新《商標法》將助推民族品牌建設,促進商標國際交流,不斷提升商標培育發展和保護管理的實效和加強商標的法律保護作用。
加大實施品牌戰略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國的商標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商標申請量大幅增長。截至2014年9月底,商標累計申請量達1478.9萬件,累計注冊量達967.8萬件,有效注冊量為814.8萬件。劉俊臣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商標品牌的競爭力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對品牌助推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努力形成新的品牌競爭優勢。提升品牌競爭力,關鍵在于為品牌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劉俊臣表示,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以推進工商注冊制度改革為重點,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新《商標法》,加大對商標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中央編辦電子政務中心副主任宋慶在商標節上說,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非常重要,消費者對于商品的認識是由接觸到信任、由信任到信賴、由信賴到贊美、進而產生忠誠和偏好,最終形成了品牌。品牌依托于商標、商號和商業信譽,是企業的臉面,更是企業的生命,它包含了企業的商業信譽價值、知識產權價值和資產化價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使我們擁有越來越完善的法治體系,使各屆領導和廣大公民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司法和執法力度越來越大。今年5月1日,我國重新修訂了《商標法》;11月6日,全國第一個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掛牌成立,上海、廣州也將陸續成立知識產權法院。這一系列動作透露出的信息無不表明我國政府正在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透明的法治環境,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宋慶表示,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行政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為事中和事后監管,為市場松綁,為企業助力,效果逐漸顯現。自今年3月份國家工商總局主推的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國新注冊企業逾250萬戶,民營企業活力得到進一步的激發。隨著企業數量的劇增,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面對這種形勢,企業要生存,就必須要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實踐證明,實施品牌戰略讓經商環境越來越好。從產業結構看,我國服務業、金融業、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資本密集型經濟轉型,政府對企業品牌戰略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被不斷激發,企業創品牌的意愿正不斷增強。
推動商標法制建設
落實《商標法》的舉措是商標領域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本次“商標節”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金克勝介紹了人民法院在推進《商標法》實施的舉措和成就,分享和交流了商標司法保護的經驗。金克勝表示,自《商標法》制定和實施以來,人民法院認真履行商標司法保護職責,全面發揮商標審判職能作用,不斷加大商標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完善商標司法保護制度,不斷創新商標審判理論,商標審判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商標審判事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司法發揮保護知識產權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
據了解,2001年12月《商標法》第二次修改后的10年間,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數量出現持續大幅增長。2009年至2013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涉及商標權的一審民事、行政案件80927件,其中商標民事案件71447件、行政案件9480件。一系列涉及商標侵權、商標授權確權的大案要案不僅表明權利人維權意識明顯增強,也表明商標權的司法保護越來越重要,社會公眾對司法保護充分信賴,司法保護的公信力不斷增強。
金克勝介紹說,2001年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臺有關商標案件的管轄和法律適用、訴前停止侵權行為及證據保全、商標等權利沖突、馳名商標保護、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審理以及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法律適用等方面10余件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文件,細化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受理范圍、侵權判定標準、損害賠償計算、訴前臨時措施等民事實體和程序司法標準;明確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管轄法院和審理標準;明確了商標刑事案件的犯罪審理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還出臺一系列商標司法政策,指導全國法院商標審判工作。通過制定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進一步統一了司法裁判的尺度,規范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有效促進了我國商標法制的統一,也為《商標法》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豐富的司法實踐素材。
金克勝表示,各級人民法院依法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依法妥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斷拓寬商標權的保護范圍,不斷加大商標權的保護力度,有效遏制惡意搶注、傍名牌等違法侵權行為,為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司法環境。同時加大了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強化損害賠償的補償、懲罰和威懾效果,切實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近年來,商標侵權案件中的判賠額總體上越來越高,有效保護了商標專用權人的利益,以豐富的司法實踐,推動商標制度和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
強化市場監管執法
提升商標審查審理效能和強化市場監管執法,為品牌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成為本屆商標節的討論亮點之一。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在商標節上表示,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樹立商標意識和正確的品牌價值理念;不斷提升商標審查審理效能,為品牌建設提供權利保障。
劉俊臣表示,新《商標法》首次明確規定了嚴格的商標審查審理時限,開創了世界各國商標立法的先例。工商總局不斷增強商標審查力量,不斷完善審查機制;加強商標信息化建設,優化商標審查審理流程及工作規程,大力推行網上申請,不斷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從內部挖潛,不斷提升商標審查審理效能,確保商標審查審理在法定時限內完成。今后,要結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商標搶注和惡意異議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和曝光力度,進一步規范商標代理行為,維護正常的商標注冊秩序。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成效顯著,有效保護了商標專用權人的利益,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今年前9個月,共立案查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5.25萬件,案值7.98億元;依法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64件,涉案金額3.53億元。劉俊臣指出,侵權假冒現象在一些領域、一些地區還比較嚴重。這就需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繼續強化市場監管:一是要繼續對商標侵權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加強商標行政執法區域、部門協作,重點查辦跨區域、大規模、社會公眾反映強烈的商標侵權案件。二是要著力完善打擊侵權假冒的長效機制,做到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加快推進建設商標行政執法信息共享平臺,積極推動政府各部門間協同監管,探索綜合執法模式,形成監管合力。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對企業的組織、協調、規范、引導功能,促進行業自律。三是要切實做好侵權假冒案件信息的依法公開工作,加大打擊侵權假冒典型案件宣傳和曝光力度,方便全社會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監督,逐步形成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品牌聲譽的良好氛圍,從而為品牌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